臺北市長郝龍斌訪歐行程最後一天(17日)適逢週六,但是一整天走透透,他除了走訪維也納當地社會住宅案例,包括舊工業區再生計畫(Erdberger Mais)、皇家馬廄博物館藝文社區改造計畫案(Museums Quatier)、卡爾廣場(KARLS PLAZ)、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 Haus)、卡爾.馬克思大院(karl-Marx Hof)以及利用廢棄鐵道興建的Wohnbau Spittelau(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所興建)等維也納建築及社會住宅的特色,做為臺北市都市景觀及公營住宅政策的參考。
臺北市長郝龍斌9月10日出發,進行為期十天的訪歐行程,17日主管維也納交通、都市、環境與資訊社會研究所總監Christian Eizinger特別加班,陪同郝龍斌一行人進行一整天的社會住宅案例巡禮,郝龍斌一早就前往維也納博物館區,瞭解皇家馬廄博物館藝文特區改造計畫案(Museums Quatier,簡稱為MQ),這裡與臺北市的松菸有其相似之處,都是將過去舊有的建築加以活化,並搭配新設施,帶給城市新生命。
MQ於1985年第一次以文化場所的形式與市民見面,結果大受好評,經過改造後,老建築不更動,並在兩側興建兩座現代化的博物館,與古典巴洛克建築互相呼應,2001年改造開業,提供各種藝術型態的演出,也提供藝術家表演與創作等多重空間,每年更為為維也納帶來360萬觀光人潮。
隨後郝龍斌一行人又轉往位於舊工業區,以過去瓦斯槽歷史建物改建為大型百貨商場及辦公大樓,Erdberger Mais使得原本的工業區搖身一變成為一處新的都市複合式建築,還包括615個單元的現代化公寓、一處可容納4200人的會議展覽廳、22000以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70家商店的購物中心及影城。這個區域一共有12000個居民,提供20800個工作場所,未來繼續發展,長期將再增加18000個居民及6萬個工作場所
下午郝龍斌則轉往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 Haus),這是被稱為百水先生的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創作的作品。他最為人所稱道的不只是媲美西班牙高第的建築風格,雖然因為是民宅,無法進入參觀,但附近還有一處是將焚化爐美化,將焚化爐的鄰蔽設施變可愛,讓為民眾所接受,郝龍斌一行人特地前往實地瞭解。
就在這個焚化爐旁邊不遠處,可以看到由名家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所興建,利用廢棄鐵道興建的Wohnbau Spittelau社會住宅;由於鐵道是華格納時期的古蹟,必須保留下來,因此這棟1994興建的社會住宅就蓋在廢氣鐵道上方,共有200個居住單位,附近還有大學等設施,充滿實驗性質,是當地充滿特色的社會住宅。
最後,郝龍斌特別前往興建於1926年的Karl Marx Hof,這棟被稱為卡爾馬克思大院的社會住宅興建於工業革命之後,當時因為工業發展造成城鄉移民,帶來大量人口,因此蓋在工廠附近,由政府提供民眾基本照顧、增進衛生條件,在當時的維也納是非常先進的建築,也可以說是早期社會住宅的實現與經典。馬克思大院有1325個居住單位,每個單位並不大,但是社區內有托兒所、社福中心,設備完整,全力照顧居民生活;近十年來,由於民眾需求改變,維也納市政府特別將設備更新,並把小單位的住所重新翻修為較大單位,並設置地下停車場,讓民眾需求得以滿足。
郝龍斌十天來共走訪荷蘭阿姆斯特丹、義大利羅馬及奧地利維也納,參加聽奧年會並順道參訪歐洲各國社會住宅推動過程及的案例,郝龍斌表示,歐洲社會住宅強調融合,提供民眾多元化的生活空間及生活資源,值得臺北市學習。郝龍斌一行人預定於9月18日搭乘華航班機離開維也納,預定於19日清晨返抵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