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的斑哥羚羊,今年2月和3月各有一隻小羚羊誕生,生下來沒多久就靠自己的力量努力站起來,讓一旁加油打氣的遊客深受感動。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斑哥羚羊有著長長彎彎的角、一對收集聲波的大耳朵讓聽覺更靈敏,非常害羞的斑哥羚羊,小羚羊常坐在媽媽旁邊休息,也會在較隱密的花台下閉目養神,仔細找找不難看到那兩隻還沒長角的小羚羊(約三個月大時開始長角)。
農曆年後非洲區喜氣洋洋,2月13日和3月5日來園參觀的遊客目睹斑哥羚羊在展示場內生寶寶。寶寶的頭先露出來,羚羊媽媽再接再厲,現場遊客越來越多,他們除了在一旁著急的問工作人員寶寶的狀況,同時也把握平常只能在電視、錄影帶才看得到的精采畫面,努力為斑哥羚羊母子加油。
斑哥羚羊的懷孕期長達9個多月,一胎只會生下一仔,小羚羊一生下來沒多久就會努力讓自己站起來,快滿月的小公羚「春竹福」和才幾天大的小母羚「蘭蓉」都緊緊的跟著媽媽,或是倚臥在媽媽和牆壁間休息,不仔細找還真不容易發現呢。
斑哥羚羊生活在非洲濃密森林裏,只有在非洲低地雨林才看得到牠們,是森林裏活動的羚羊中體型最大的。體側有12-14條的條紋,在森林裡有保護的效果,大耳朵收集聲波讓聽覺更靈敏,壽命約20年。小羚羊在野外的天敵有斑點鬣狗、花豹、獅、蟒蛇等。
小羚羊一有動靜立刻成為全場的焦點,不但遊客看著牠,所有的羚羊也都注視著牠,相當受到家族成員的愛護。動物園25年來成功繁殖的斑哥羚羊,數量相當可觀,部分個體也與臺東池上牧場、新竹市立動物園等交流。
斑哥羚羊小檔案
英名:Bongo
學名:Tragelaphus eurycerus
分類: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分布:非洲中西部
生長:肩高110-130公分,體重雌性210-235公斤、雄性240-405公斤
壽命:約20歲
棲息環境:濃密的森林
食性:草食動物,嫩芽、樹葉、水果。動物園餵食粒狀料、苜蓿草粒、青牧草、胡蘿蔔、乾草、甘藍
懷孕期:約9.5個月,一胎一仔
特徵:雌雄頭上均有長螺旋形的角
習性:通常獨居、成對或小團體。雌羚及小羚羊成小群活動,成年雄羚則單獨行動,通常晨昏活動,白天休息反芻。會用後腳站立,前腳搭在樹幹上取食樹葉,非常害羞,喜歡在濃密的森林穿梭,受到驚嚇會一溜煙就躲進林子裏。喜歡在泥漿裏打滾,然後在樹幹上把泥巴擦掉。
臺北動物園內目前有13隻斑哥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