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保育,臺北縣政府的「封溪護魚」計畫展現成果,據農業局調查發現,北縣9個鄉鎮的溪流河域,魚類的體長及數量均顯著提升,周錫瑋縣長表達肯定,並指示也要擴及保護野生鳥類,自然生態是臺北縣未來發展觀光的優勢。
縣府農業局17日在縣政會議進行重要施政報告,蔡光榮局長指出,臺北縣自92年起,分別在貢寮、烏來、淡水、平溪、三芝、雙溪、三峽、石碇、坪林等9個鄉鎮共42條溪流,實施封溪護魚,在當地鄉鎮公所、護漁巡守隊及警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些溪流河域的魚種、魚的數量及體長,都有明顯增加。
據採樣調查,俗稱阿嬤魚的「圓吻鲴」,96年全縣平均體長約14.7公分左右,亦發現少數可超過20公分。俗稱苦花魚的「台灣鏟頜魚」,97年在三峽大健邞瑤炮攳腹B有木國小、東麓橋與金龍橋4個區域採樣發現,大健阰W花魚數量從95年的185隻上升至97年的727隻,魚數成長約3.9倍,體長達15至20公分以上。
蔡局長表示,今年全縣封溪河段魚數成長預計為96年的4.5倍,在違規取締方面,96年有221件(罰鍰金額663萬),97年有214件(罰鍰金額642萬),在縣府持續宣導下,今年違規案件希望再減少1成,能低於200。另外,目前縣府正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於坪林鄉劃設垂釣示範區,將對釣魚人士收取垂釣費,視保育成果再推廣至全縣。
對於封溪護魚成果,周縣長表示肯定與嘉勉,他也指示農業局對野生鳥類建立相關保育機制。縣長以自己到各地訪視親身經驗指出,北縣的鳥類資源十分豐富,也受到愛鳥人士的關注,這些大自然生態是行銷北縣觀光很好的利基,縣府投入保育工作,也釣S有立竿見影的績效,但是從長遠眼光來看,是非常值得也應該要做的,「生態旅遊」將來會是觀光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