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自2001年購入大寶冠鳥至今9年,經過食譜調整,去年開始成功繁殖「寶貝」,今年5月3日再度成功孵化出「寶貴」,大寶冠鳥的家庭計畫漸趨穩定。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表示,大寶冠鳥是一種92公分高,體型相當健壯的鳥類,頭頂有向前卷的羽毛及長尾羽,公鳥喙的基部有黃色的腫塊,牠的壽命很長,可超過24歲,但繁殖率不高。
從文獻記載得知,大寶冠鳥對蛋白質有需求,原本食譜就有提供,保育員廖素玉看到牠們有求偶跡象時會加強補充,提供更多的絞肉、鈣粉、麵包蟲等,經過食物調整後,鳥媽媽連續兩年順利孵出雛鳥,分別是1歲多的「寶貝」和2個月大的「寶貴」。
去年6月3日動物園第一次繁殖的大寶冠鳥「寶貝」已經1歲了,從羽毛的顏色判斷牠可能是公鳥。「寶貝」4個月大時,因為被爸爸追趕,因此搬家到隔壁當大巨嘴鳥的室友。
平時感情就不錯的大寶冠鳥,春天公鳥會更殷勤的叼食物獻給母鳥。保育員廖素玉全年都提供乾草當築巢的材料,繁殖期大寶冠鳥還會額外採集椰子葉和觀音棕竹作為巢材。在鳥媽媽孵蛋和育幼期間,鳥爸爸則主導安全警戒,即使是天天照顧牠們的保育員,在繁殖期間一樣被驅逐出境。
鳥媽媽雖已有照顧「寶貝」的經驗,帶起「寶貴」依然毫不鬆懈,看「寶貴」體型已經像個小大人,親鳥依然小心翼翼的呵護。大寶冠鳥近幾年經過食譜的調整,去年和今年各成功繁殖一隻小鳥。據文獻上記載大寶冠鳥的繁殖率不高,動物園逐步穩定的繁殖,希望對大寶冠鳥的族群有貢獻。
分部在墨西哥、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低地濃密雨林的大寶冠鳥體長可達到92公分,加上頭頂美麗的羽冠,外型相當搶眼,動物園布置有濃密植栽的環境,加上育幼期間警戒心強,因此要看大寶冠鳥得有點耐心。
大寶冠鳥小檔案
英名:Great Curassow
學名:Crax rubra
分類:鳥綱、雞形目、寶冠鳥科、鳳冠雉屬、大寶冠鳥
分佈:墨西哥、中美洲、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
特徵:雄鳥體長87-92公分,體重3600-4800公克。嘴上的顯著黃色瘤狀物及羽冠。
棲地:熱帶及亞熱帶低地的濃密雨林。單獨、成對或成小於6隻的群覓食。
食性:果實,包括無花果等。會取食掉落地面的果實,也會吃
硬及綠的果實。偶而會吃葉子及一些無脊椎動物及脊椎動物。
繁殖:基本上在雨季時繁殖。一夫一妻制。巢相對小,巢的結構脆弱由枝條組成,巢內襯著綠葉。巢築在離地3-6公尺高的樹上。一窩下2個蛋,孵化期32天。
壽命:24年。
保育:在伐木道路的經過處,族群快速消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