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旻義報導】
「2025兩岸廣播協作網節目交流暨台灣光復80週年主題採風活動」於6月13日在福建漳州圓滿收官。台灣媒體人鍾淑瑩深度參與其中,透過走訪泉州、漳州多處歷史文化場域,從信仰、家族、族譜等維度,挖掘兩岸深厚的文化連結,並以新媒體視角探討文化傳承的嶄新方向。
實地踏查 讓歷史「活」在當下
在此次活動中,鍾淑瑩走進中國閩台緣博物館、三平寺、林氏宗祠及遷台記憶展示中心。他直言,這些文化場域徹底改變了他對歷史的認知:「歷史不是過去,而是當下還在發生的情感連結。」尤其在林氏宗祠,目睹一代又一代台灣林家子孫返鄉祭祖、尋根的場景,讓他真切感受到家譜上的名字背後,都是鮮活的家族故事,「這不只是某些人的歷史,而是我們共同的文化脈絡。」
新舊媒體融合 賦能文化傳播
身兼廣播與影音內容製作經驗,鍾淑瑩強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聲音雖然無形,卻能承載濃厚情感;搭配短影音與圖像,更能讓年輕人直觀感受文化魅力。」他透露,將把此次活動內容打造成系列專題,透過新聞報導、紀實影片及IG圖文等多元形式,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重述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文化傳播不能空喊口號,必須找對語言、載體和時機。」
協作共創 搭建文化橋樑
談起兩岸廣播協作的體驗,鍾淑瑩坦言收穫頗豐:「過去我的創作重心侷限於台灣,這次交流讓我意識到,兩岸媒體完全可以優勢互補、共享素材,講出更豐富立體的故事。」他更期許自己成為連結兩岸文化的媒介,透過專業與創意,喚醒大眾對那些逐漸被遺忘的歷史與記憶的關注。
這場歷時三天的活動,不僅是一場歷史文化的深度探訪,更見證了青年媒體人的成長蛻變。未來,參與者們將持續聚焦兩岸民間文化、家族尋根、信俗信仰等議題,透過廣播與新媒體的多元呈現,讓文化不僅停留在文字記錄,更能直抵人心、引發共鳴。